佳节又重阳,人比黄花瘦

佳节又重阳,人比黄花瘦


李清照《醉花阴 . 重九》


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销金兽。

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

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

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




  关于李清照的这阙词,还有一段很有趣的传说。李清照写完《醉花阴 . 重阳》后,寄给赵明诚看。赵明诚反复吟诵大加赞赏,自叹不如妻子,却总想胜过她。于是,废寝忘食,挑灯夜战三天三夜,终于写出五十阙词来。然后将李清照的《醉花阴》也夹杂在其中给好友陆德夫观看。陆德夫再三读过之后回答说,你这几十首词里,只有三句最好。问是哪三句,答道:“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。恰恰这是妻子的醉花阴中的句子。这个传说不一定是真实的事情,但起码说明,最后这三句的精妙折服了后世的词评者。

  重阳佳节,古人总是希望能够与家人团聚,可是丈夫在外任职,分别已有五个年头了。本来夫妻是恩恩爱爱的,可是时间一长,思念之苦与日俱增。并且产生了隔阂和怨恨。因为丈夫是带着小妾在外做官的,性格十分要强的李清照渐渐不能接受丈夫的轻慢。以前没分开时,家里也养着几个歌伎,但并不影响夫妻恩爱,因为宋代这种现象是见怪不怪的,宋代士大夫阶层可以坦坦荡荡地享受诗酒风流的,官场也设立了“官伎”,供官员们宴会时陪酒陪唱。即便像苏轼这样人品得到大家公认的好人,也会有李朝云随侍左右,并且后来还成为其填房。

  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源,应当从宋朝开国说起。宋太祖赵匡胤以殿前都点检的身份,被手下起哄黄袍加身,发动了“陈桥兵变”,夺得了皇位。老赵当上皇帝之后,怕手下的武将学他的花招,也从他手上变魔术一样变掉他的大宋。来了个“杯酒释兵权”。劝说手下的武将们,人生太短,如白驹过隙,还不如解甲,攒下真金白银,购豪宅良田,以荫子孙多好哇。你们乘大好的年华,多养些美女小妾,以终天年。你好我好大家都好,何乐而不为呢?蓄伎之风,从皇帝的口中开始,上行下效,竟成了堂而皇之的正统惯例了。推而广之,下面的官吏,富户百姓竟效仿之,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了。正妻有什么好嫉妒的?家里没几个美女,出门都不好意思见人了。李清照怨恨的不是赵明诚在外带着小蜜,而是五年来书信淡漠了,自己在家独自思念的他,并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。每到重阳这类佳节,这种由思念而产生的怨恨更强烈。悲秋伤情,“魂梦不堪幽怨,更一声啼鴂。”

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,深秋清冷,满城飘散着菊花的清香,正是远游的亲人归家团圆之时。可是丈夫在远方,两地相隔无法相见。莱州的雾霾久久不能散开,只好燃起一炉瑞脑香,独自消磨这无聊的时光。斜倚玉枕,透过纱帐,感受着夜半砭人肌骨的寒冷空气,别有一番愁绪在心头。秋风掀起了垂帘,鹅黄的菊花在秋风中摇曳,莫如去后院饮酒,体验一下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意境。却不知菊花的清香更惹相思。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人比黄花人更瘦。

  “瘦”是词的最后一个字,也是词的关键处,全词的精华所在,起到总结或警示的作用。“人比黄花瘦”之妙句,不仅在于拿瘦菊与人相比,更在于安排它在句尾,通过“莫道不销魂”,再加上“帘卷西风”的动态画面,引出人与菊“瘦”之神态,凸显秋菊之清萧和词人因思念而憔悴之状。情景交融,撩人遐思。这三句不是孤立的,前面两句是最后一句的铺垫,就象电影里的特定镜头,陡然拉近而不显突兀。是词人高水平填词匠心所在。正如其在《如梦令》中所示“绿肥红瘦”,遣词造句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
评论
热度 ( 9 )

© 沉墨815 | Powered by LOFTER